當認同欲遇見聖經——從渴望被肯定到在神裡得自由



一、前言

我們每一個人,或多或少都渴望被看見、被肯定。當別人對我們說一句「你做得真好!」時,心中那股暖意和滿足感是無法否認的。然而,當我們過度依賴這種來自他人的肯定,就會陷入一種「認同欲」的漩渦。尤其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,我們常透過按讚數、留言數、分享數來衡量自己的價值。職場上,我們渴望上司的認可;家庭中,我們希望伴侶或孩子能看見自己的付出。

問題是,當這種渴望變得過於強烈,甚至左右了我們的情緒與行為時,它便成了一種束縛。我們開始害怕批評、害怕忽略、害怕失去別人的喜愛。那麼,聖經如何看待這種深層的人性需求?當認同欲成為人生的負擔時,我們該怎麼辦?

 

二、認同欲的心理根源

心理學告訴我們,人類天生具有「歸屬感」與「被接納感」的需求。這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重要一環。在人類歷史的早期,能夠被群體接納意味著生存的保障;而在現代,雖然生存危機減少,但我們仍然在情感層面渴望被看見與認可。

聖經並不否認這種需求的存在。事實上,上帝創造人時就說「那人獨居不好」(創世記 2:18),祂深知人需要與他人建立關係。然而,聖經同時提醒我們:若把「人的認同」當作人生的最終依靠,就會失去自由。健康的認同欲會促使我們努力成長,不健康的認同欲則會讓我們活在別人的眼光裡,失去真我。

 

三、聖經對認同欲的提醒

1. 真正的認同來自神(詩篇 139:13-14 

   詩人宣告:「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;我在母腹中,你已覆庇我。我要稱謝你,因我受造奇妙可畏。」這意味著,我們的價值與尊嚴,不是由外界評價決定,而是來自創造主的設計。

2. 不被人的評價挾制(哥林多前書 4:3-4 

   保羅說:「我被你們論斷,或被人論斷,我都以為極小的事…審判我的乃是主。」如果我們的心能夠像保羅一樣定睛在神的評價上,就能在面對批評時保持平安。

3. 尋求神的榮耀勝於人的掌聲(約翰福音 5:44 

   耶穌質問法利賽人:「你們互相受榮耀,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,怎能信我呢?」提醒我們,過度追求人的讚美會阻礙我們真誠跟隨神。

4. 在基督裡的身份(約翰一書 3:1;羅馬書 8:1 

   聖經宣告我們是神的兒女,並且在基督裡不被定罪。這是最穩固的身份基礎,不因環境與人的看法而改變。


四、生活中常見的認同欲情境與聖經應對 

- 被批評或誤解 → 哥林多前書 4:3-4:「主啊,祢知道我的心,願我不被人的判斷挾制,只求祢看為正直。」

- 沒被看見或忽略 → 馬太福音 6:4:「天父,感謝祢知道我的心意,即使沒人注意,祢仍看顧我。」

- 渴望表揚與掌聲 → 約翰福音 5:44:「主啊,願我的心專注在祢的榮耀,不被人間掌聲牽動。」

- 害怕失去別人的喜愛 → 加拉太書 1:10:「主啊,求祢幫助我以討祢喜悅為優先,勝過怕失去人的認同。」

- 比較與羨慕 → 詩篇 139:13-14:「天父,感謝祢造我獨一無二,幫助我欣賞祢在我身上的工作。」

- 因批評而自我價值感低落 → 羅馬書 8:1:「主啊,感謝祢赦免並接納我,讓我在祢裡面自由不受控告。」

- 服事後沒有人感謝 → 希伯來書 6:10:「主啊,願我因祢的記念而喜樂,不依賴人的回應。」

- 渴望別人認同我的決定 → 箴言 29:25:「主啊,求祢堅固我,使我在祢的帶領中有平安,不依賴人的認可。」

 

五、操練與實踐

1. 身份肯定禱告:每天早晨用禱告宣告自己的身份:「我是神的兒女,被愛、被接納,不因人的看法而減少價值。」

2. 默想與感恩日記:每天寫下三件來自神的恩典,而非來自人的稱讚。

3. 服事不求回報的操練:刻意選擇一些不會被看見的服事,操練只向神交帳。

4. 屬靈同伴的提醒:與屬靈同伴彼此提醒,不被人的眼光捆綁。

5. 使用「認同欲 × 聖經對照卡」:遇到情緒波動時,立刻翻開對照卡,讀經文、禱告,讓真理取代焦慮。

 

六、結語

認同欲本身不是罪,因為這反映了人需要愛與關係的天性。但當它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,就會讓我們失去自由。聖經提醒我們,真正的認同來自神,祂的愛不因我們的表現而增減。願我們都能把生命的「價值錨點」放在神永恆不變的愛中,活出自由、喜樂與真我。


資料來源:ChatGPT 5 (2025/8/12)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做人不必處處逞聰明....&腓立比書二3